分享文章
                
        新闻分类
    
    
假雷军七天骂翻全网是谁之过
“国庆上网被雷军骂了整整7天”?据报道,这个国庆假期,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雷军”的发言视频,涉及堵车、调休、游戏等热门话题,不仅言辞犀利,还常爆粗口。但事实上,这些发言和雷军本人并无干系,而是AI配音所成。目前,相关短视频已被平台逐步下架。

虚假信息古已有之。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皆是信息源,信息与新闻的界限日渐模糊,亦真亦假的消息、汹涌澎湃的情绪,让舆论场跌宕起伏,过山车般的反转更是天天可见。
如果说,之前的人工造假只是1.0版本,那么AI的发达则开启了深度伪造与低价量产的2.0时代。换脸、换声、换动作,移花接木;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无中生有……当几千元即可定制整套虚拟形象,当寻常软件分分钟生成一批内容详细、真假难辨的文章,当几张图片、几个关键词就能轻松炮制“新闻”,我们该如何应对?
假信息激增是全球问题,国外政要官员、商企精英、歌手明星等,无不遭遇“碰瓷”。流水线式造假,不仅侵犯隐私权益、混淆公众认知,更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显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增长了3000%,仅今年上半年,AI诈骗案案值已超过1.85亿元。
深度伪造猖獗,如何识别与治理?有学者主张从假信息生命周期和传播链条的三个环节着力,即制造、传播、接受。着眼生产端,我国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逐步厘清了各方权责,期待更为有力的治理举措。再看平台端,尽管已采取措施加强识别,但仍需要加强技术升级,用技术对抗技术、用魔法打败魔法。
信息最终都要作用于人,传播媒介的代际更迭,总会对受众产生深远影响。技术进步带来了“信息的洪流”与“选择的苦恼”,这也要求人们具备基本媒介素养,对于所谓的“网络热点”及吸睛信息,不可“听风就是雨”,盲目相信、轻易转发。更进一步,也有必要有意识地优化媒介使用策略,平衡信源、打破“茧房”,改善“信息偏食”、拒绝“偏听偏信”。AI本身就是“人为”创造的,也应该“为人”所用、“为人”服务,我们理当对携手行动、以善治实现善“智”抱有足够信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
                
                - 1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7904592
 - 2 2026年放假安排公布 7809200
 - 3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来了 连休9天 7714034
 - 4 全运场馆如何“怀旧”又创新 7619058
 - 5 网传东莞最近离不了婚 当地回应 7521342
 - 6 谁让舞剑老人进的幼儿园 7428507
 - 7 为防白嫖式退货 卖家选用巨型吊牌 7327837
 - 8 饿了么骑手已更换橙黑新工服 7235488
 - 9 中国的下一个“全球爆款”会是它 7141103
 - 10 外交部回应金永南逝世:沉痛哀悼 7047156
 

                





                此情可待追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