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恐龙家族再添新丁
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2021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在阿拉善左旗的毛儿图—大水沟野外考察点发现两具较完整且紧邻的恐龙骨架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通力合作、潜心研究,发现两具恐龙骨架化石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并命名为“百年鸳鸯龙”。
“百年鸳鸯龙”正型标本包括部分椎骨、肋骨,部分肩带、前肢,较完整的腰带及部分后肢,归入标本包括不完整的头部,腹面暴露的部分背椎、荐椎与腰带,及部分后肢。两具恐龙骨架化石来自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属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经研究对比,发现其形态学特征组合区别于其他已知的窃蛋龙类成员,代表了一个较小型的窃蛋龙类新类群。由于化石标本中包含两个个体,令人想起“得成比目何辞死”的鸳鸯,故以“鸳鸯”作为属名;种名“百年”则是纪念窃蛋龙类恐龙命名100周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郝明泽博士介绍,在此之前,大部分已知的窃蛋龙类都来自于晚白垩世,而早白垩世的种类比较少,分布也基本局限在辽西地区的热河生物群。这次发现的百年鸳鸯龙为早白垩世窃蛋龙类增添了新成员,扩展了早白垩世窃蛋龙类的地理分布。百年鸳鸯龙处在窃蛋龙家族演化的早期位置上,它为我们揭示了早期窃蛋龙类的形态特征,丰富了我们对窃蛋龙类早期演化历史的认识。
内蒙古是古生物化石资源大区,2022年,经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加挂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牌子,成为内蒙古首家专业从事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的机构。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陟宇说:“近年来,我们在赤峰市南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地区、鄂尔多斯市查布地区、巴彦淖尔市巴音满都呼地区、阿拉善盟马鬃山和吉兰泰地区、乌兰察布市大红山地区以及乌海市乌达煤田地区开展了十余个古生物化石调查和保护项目,为摸清我区古生物化石资源状况和古生物化石原址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慧君在会上表示,下一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古生物化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强化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等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单位作用,全力提升内蒙古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科研科普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
- 1 冷热交织 冰雪共舞 7926771
- 2 公安机关公布王星被骗至缅甸细节 7974566
- 3 贪官将赃款埋地里还种上玉米 7808490
- 4 多彩文化活动点亮春运路 7774711
- 5 财政部原部长刘昆履新 7639939
- 6 春晚第3次联排秒变秀场 7547278
- 7 华春莹回应小红书迎大批外国网友 7460548
- 8 “俄罗斯国家馆”山寨遍地 俄方澄清 7328429
- 9 新疆一个湖冻成水晶蝴蝶 7226514
- 10 女子用擦玻璃神器巨响后玻璃炸裂 712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