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职后发现自己仍“出镜直播”卖课?法院判了
声明:该文章来自(光明日报)版权由原作者所有,K2OS渲染引擎提供网页加速服务。
互联网时代,企业利用员工肖像和姓名,特别是包含员工肖像等人格要素的职务作品进行商业宣传的情况屡见不鲜。员工离职后,原公司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包含员工肖像和姓名的作品?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的一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回答了上述问题。
案情显示,原告曾是甲公司的手风琴主讲教师,离职后发现甲公司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发布包含其肖像和姓名的视频,包括以“伪直播”的形式发布原告在职期间录制的教学视频,用于售卖手风琴教学课程。
涉案视频中提到“本次报名的同学们,将会由院长(即本案原告)、副院长、顶级名师亲自带班,全程辅导”,用户点击涉案视频链接即可进入支付界面购买课程,且“名师带班协议”上有原告的签名。
原告多次联系涉案平台要求下架相关视频,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就被告虚假宣传进行举报,也曾与甲公司沟通停止侵权和承担赔偿责任,但甲公司“有著作权”等理由拒绝。
原告遂将其起诉至法院,认为甲公司侵犯其肖像权、姓名权等,要求其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其损失及合理开支。
被告辩称,其与原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员工手册中约定,原告在工作期间创作的作品属于法人作品,著作权归公司所有;公司拥有涉案视频的著作权,原告的肖像包含在涉案视频之中,公司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和姓名权。涉案视频制作于原告与被告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双方虽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作期间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归被告,但在无特别约定的情形下,应认定肖像、姓名许可使用的时间与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一致。
法院认为,双方劳动关系终止后,涉案视频中肖像、姓名许可使用的基础已不存在,此时肖像、姓名的许可使用应视为随着劳动合同关系的终止而终止。因此,被告构成对原告肖像权、姓名权的侵害。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在涉案平台账号向原告公开发布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00元。目前,判决已生效。
在劳动关系中,企业通常会与员工就任职期间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进行约定,但对于有员工“出镜”“署名”的作品,往往会忽视员工相应的人格权许可。
“著作权归属与人格权的许可使用并非同一范畴,肖像权等人格权具有人身专属性,其许可使用需基于明确约定或合理推断,不能被著作权约定当然覆盖。”北京互联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主任、三级高级法官李文超表示。
李文超认为,通常情况下,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员工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在作品中出现的肖像等人格要素,可视为对企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使用的许可。但劳动关系终止后,若无特别约定,企业不得再擅自继续使用,否则可能构成侵权。
实践中,类似情形较为常见,例如企业使用员工照片制作宣传材料、员工参演视听作品超出原范围原目的使用等。李文超表示,本案裁判思路既尊重了用工双方之间的意思自治,又充分保护了自然人的人格权益,为企业在员工在职及离职后处理肖像和姓名等人格权许可使用问题提供了明确指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金虎 俞海萍)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金虎 俞海萍
责编:邢妍妍
编辑:朱晓帆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 1 总书记心中的人民城市 7904043
- 2 新水电站相当于3个三峡 9支股票沸腾 7808647
- 3 上海市民崩溃:今年的蝉为啥这么多 7712447
- 4 台风临近 这份用电安全指南请收好 7616678
- 5 天水市委书记市长被立案问责 7521911
- 6 全家露营遇山洪 妻子和一孩子被冲走 7426105
- 7 历史性惨败!石破茂被要求下台 7332319
- 8 特朗普开始审查马斯克 7233059
- 9 中央军委:全面肃清流毒影响 7143106
- 10 苏州再这么踢吃蟹买不到醋了 704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