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习惯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声明:该文章来自(公安部网安局)版权由原作者所有,K2OS渲染引擎提供网页加速服务。
“我只是随手点了个链接,结果银行卡被盗刷了......”
“明明没告诉别人身份证号,却接到精准推销电话?”
在数字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就像散落的拼图,稍不注意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许多看似常见的日常习惯,正在悄悄成为信息泄露的“帮凶”!今天,跟随网警的脚步一起来扒一扒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高危行为”,并见招拆招。
警惕!!!这些习惯,可能正在出卖你的隐私
No.1
随意连接公共WiFi
危险行为:在咖啡厅、商场等公共场所,看到“免费WiFi”就迫不及待连接。
风险:黑客可通过多种手段窃取你的账号密码、聊天记录,甚至银行卡信息。
正确做法:尽量使用手机流量或确认WiFi名称(向商家核实信息)、避免在公共网络登录网银等敏感账户
No.2
社交平台“晒生活”不留心
危险行为:晒机票、快递单、身份证(哪怕打码)等。
风险:机票二维码可能泄露行程和身份证号、快递单上的电话、地址会被黑产收集
正确做法:晒图前检查是否暴露敏感信息(如证件、票据)、朋友圈尽量设为“仅好友可见”,减少公开曝光
No3
用同一密码注册所有账号
危险行为:各社交软件、邮箱、支付密码、游戏账号......全用同一个密码!
风险:一旦某个平台数据泄露,所有账号都可能被攻击。
正确做法:不同平台设置不同密码(至少分“重要账户”和“普通账户”)
No.4
随意扫描、点击陌生链接
危险行为:看到“扫码领红包”“点击链接查快递”就冲动操作。
风险:可能是钓鱼网站,诱导输入银行卡号、验证码,瞬间盗刷!
正确做法:陌生链接先核实,警惕“高仿”网站。
3步加固你的“信息防护盾”
1、定期检查隐私设置
2、重要账户开启双重验证
3、遇事先核实(自称“客服”“公检法”的电话,务必通过官方渠道二次确认)
网警提示
个人信息安全无小事,一次疏忽可能酿成大祸!改掉一些危险习惯,做自己的“隐私守护者”!
转发提醒家人朋友们,别让信息泄露找上门!
素材丨山西网警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 1 习近平向多哥新任领导人致贺电 7904622
- 2 国家卫健委通报肖飞董袭莹事件 7808400
- 3 中方不同意台湾地区参加世卫大会 7713049
- 4 中拉论坛从幼苗长成大树 7619342
- 5 雷军官宣小米造芯 7521181
- 6 中央军委决定调整组建3所军队院校 7429366
- 7 农行公布老人办业务期间离世时间线 7331838
- 8 新华社评“肖飞董袭莹”事件 7233065
- 9 病重老人银行取钱去世 家属发声 7136139
- 10 男子失踪7年被找到 正躺桥洞玩手机 704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