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关系户”混进央视盗墓剧
声明:该文章来自(深港在线)版权由原作者所有,K2OS渲染引擎提供网页加速服务。
2025年5月,央视黄金档推出的盗墓题材剧《护宝寻踪》以“文物保护”为内核,凭借民风彪悍的大西北实景拍摄与国际化叙事视角,首播即以2.1%的收视率登顶全国榜首。然而,这部剧却因男主角白宇帆的演技争议陷入“演技断层”的舆论漩涡,暴露出影视行业“关系户”现象的顽疾。《护宝寻踪》以考古队与盗墓团伙的博弈为主线,融入文物保护、历史传承等议题,被视为央视对盗墓题材的突破性尝试。该剧阵容堪称“老戏骨盛宴”:辛柏青饰演的穆见晖从憨厚丈夫到阴狠盗墓贼的转变入木三分;富大龙饰演的齐大仓以松弛自然的表演赋予角色浓厚的市井烟火气;尤勇智饰演的基层干部齐有粮则以暴躁脾气刻画了基层工作的焦头烂额。就连配角王莎莎也凭借方言台词与破碎哭戏让观众直呼“莫小贝长大了”。然而,男主角白宇帆的表演却成为全剧最大败笔。他饰演的考古系研究生方堃本应具备大学生的清澈与专业素养,却被演绎成“爹味十足”的油腻小混混。例如,在开场劝说女同学留在秦川时,他挤眉弄眼、言语轻佻,甚至直接放话“找不到别人我也愿意跟你在一起”,被网友痛批为“言语骚扰”。更令人咋舌的是,面对导师因追捕盗墓贼而不幸牺牲的情节,他竟歪着嘴、一脸笑意地表示“毕业后要去榆塞”,将本应悲痛万分的情绪演绎成“炫耀远大前程”的得意之态。这种“五官乱飞”、浮夸至极的表演,与辛柏青等演员内敛深沉的演技形成鲜明对比,被观众戏谑为“演技降维打击”。
白宇帆的演技争议并非孤例。近年来,盗墓题材影视剧中“关系户”现象屡见不鲜。2018年,某盗墓剧因“关系户”演员演技拉胯导致剧情崩塌,引发观众强烈不满。此类现象的背后,实则是盗墓题材影视化进程中商业利益与创作初心的背离。
从市场逻辑看,盗墓题材自带“流量密码”。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与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构建了庞大的IP宇宙,吸引资本与流量竞相追逐。然而,这种热度催生了“快消式”创作模式:部分制作方为节省成本或谋取私利,将重要角色交由缺乏专业素养的“关系户”出演,甚至篡改剧情为其加戏。例如,白宇帆在《护宝寻踪》中“把高材生演成了盗墓贼”的争议,正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
从行业生态看,盗墓题材涉及文物保护、历史传承等严肃议题,对演员的文化素养与表演功底要求极高。然而,部分“关系户”演员既缺乏对考古专业的敬畏之心,也未能深入理解角色内涵,导致表演浮于表面。例如,白宇帆在剧中表达对盗洞的怀疑时,五官乱飞、表情痛苦,被网友吐槽“不像是考古,反倒是像盗墓贼”。
行业反思:如何打破“关系户”困局?面对“关系户”引发的行业乱象,盗墓题材影视剧急需回归创作初心。
1. 严把选角关,以专业素养为唯一标准盗墓剧的核心魅力在于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呈现。演员必须具备与角色相匹配的文化素养与表演能力。例如,《护宝寻踪》编剧惠楷栋为还原考古细节,曾带领剧组参观陕西考古博物馆、体验青铜器修复,这种对真实性的执着追求应成为选角的重要参考。
2. 强化行业监管,杜绝“带资进组”部分制作方为节省成本或谋取私利,将角色交由“关系户”出演,甚至篡改剧情为其加戏。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作品质量,也破坏行业生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选角流程的监督,明确“演技优先”的规则。
3. 重构创作逻辑,让剧情服务于文化传承盗墓剧的终极使命是传递文物保护意识,而非制造流量噱头。例如,《护宝寻踪》通过社火活动与盗墓情节的交织,展现了乡土文化与文物保护的共生关系。这种创作理念值得推广:唯有将文化责任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才能避免“关系户”对题材的过度消费。
《护宝寻踪》的演技争议为盗墓题材影视剧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行业更需坚守创作初心,严把选角关、强化监管、重构创作逻辑。唯有如此,才能让盗墓剧真正成为传递文化价值的载体,而非“关系户”的秀场。对于演员而言,演技是立足行业的根本;对于制作方而言,责任是赢得口碑的基石。唯有演技与责任并重,才能让盗墓题材影视剧在商业与文化间找到平衡。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 1 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7904838
- 2 人民日报:过紧日子非削减正当待遇 7809491
- 3 取消哈佛留学生合法身份行为被叫停 7712195
- 4 开放是破题之钥 合作是前进之道 7618605
- 5 陈楚生 高音失误 7520945
- 6 林诗栋世乒赛三项全部出局 7427165
- 7 A股午后突然下跌发生了什么 7327932
- 8 董明珠回应孟羽童能否再回格力 7237649
- 9 中国夫妇在澳遭多名青少年殴打 7143321
- 10 莫迪:不让巴基斯坦得到一滴水 7047039